財務上云
發布時間:2019-08-03 來源:未知
近期應政府、企業、學術界的邀請,做了多場關于《企業為什么上云》的報告,有全局的,有領域的,例如財務、供應鏈、制造、營銷等等,相關結論引發了很多共鳴。但其實就“企業為什么上云”本身而言,因云還在高速發展和創新摸索階段,尚無完整的方法論能夠全面解讀當下的場景與行為,有的只是先行者的實踐總結。金蝶云·星空,云騰四載,已經連續2年被權威咨詢公司IDC評為中國企業級SaaS占有率第一,超越國外廠商。IDC數據還表明,金蝶云的財務云占比達到43.56%,也就是說每兩個應用財務云客戶的當中,就有一個是金蝶云用戶。
結論如下:在云端,絕不應滿足于獲取一套“低成本、高可用”的財務云服務來替代現有的財務管理。財務的發展一直是與業務的發展同步的,兩者交替呈“雙螺旋”結構上升,連接其中的是一體化。財務自身的進化以及業務發展,構成了兩個上升鏈條,一體化構成了其交織性。同時,在云端新技術下,對于企業的價值整體最大化,即在云端的企業更具競爭優勢,助力企業著眼于未來,因而財務在云端,這是一種選擇和發展的必然。
歷史永遠是向前邁進的:釋放生產力與改善生產關系交織進步,才能促進發展,這一點毋庸置疑。幾千年的文明變遷、國運交迭、百強沒落、新貴崛起莫不如此。而對于財務而言,業財一體化,或者業財(稅)一體化一直是發展的方向,是歷史的脈絡,從不曾動搖。 而這個結論是由財務職能的定位 “承載戰略、監督經營、防范風險” 決定的。注意,上述這些關鍵詞都是根植于業務的,即企業的存續與發展中,財務職能的定義是不曾變化的。當然,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,會有新的內涵出現,例如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執行戰略?;厥棕攧盏臍v史發展過程,從最早財務線的財務電算化,到后來業務線的供應鏈、MRP、制造、營銷、電商的數字化,其中“財務業務一體化”一直是交織和連接的方向,原因就是這12個字“承載戰略、監督經營、防范風險”的迫切需求?;蛟S我們曾抱怨業務數據與財務獲取不及時,例如新業務下電商的盈利性,小批量訂單的真實盈利等,這些從根本上脫離了財務的業務是高風險的。曾經,“業務的數字化”一度是瓶頸,很多數據的手工憑證導入就是這種現象。
后來,隨著經營的深度發展,財務的職能得到了進一步的對等發展和強化。例如,經營的計劃性、經營的多地域性、經營的多業態性,這些也逐漸催生了預算管理、資金管理、共享應用等,并在領域內進化變遷成1.0、2.0、3.0版本等等…而這些財務的進化,進一步地保障了財務職能的行駛,確保財務和業務在新的高度上能夠適配;同時在雙螺旋中,技術本身在變化,財務技術自然也在進步,人工智能、RPA自動化等等。財務機器人的出現,促進了財務標準化部分工作的解放,革新了人機交互的方式。但這不是未來財務的全部,與此同時,業務在技術下的改變更加迅猛,財務迫切的需要找到新的定位,再次適配,共同支撐企業的進化和發展。
是的,在今天,數字經濟大行其道,其本質是什么?我們需要評估今天的業務怎么變了?消費升級、個性化需求當道、新零售、智能制造,這些喧囂背后,要求企業必須基于客戶價值、加速創新、系統協作、高效運營、持續盈利等等。模式在變,企業的價值產生邏輯也變了,為此,“戰略承載、監督經營、防范風險”的財務也需要對應的改變?業務的創新本身就是財務進化的核心動力,前面所提到的財務技術本身的進化也是大背景,財務人員需要積極地使用例如發票云、財務機器人等新技術,新技術下的財務手段+新的業務需求,共同構建著未來的財務。
1 轉型,利益清晰是前提
無論進行何種形式的轉型,企業必定需要不斷的重新定義自己。在外部動蕩的情況下,企業需要快速傳導市場,鎖定機會,不斷的柔化自己,敏捷響應。新的商業模式和制造范式不斷出現,因而劃小經營單元,柔性傳導市場壓力是必須具備的能力,對應財務的產銷分離核算,產品線核算、大區核算、事業部核算、車間核算等等廣泛應用,劃小核算后,通過“定價即經營”傳導市場壓力,在單元內精細核算提升經營水平,整體提升經營質量。同時,革新傳統的財務的假設也就相伴相生,例如歷史成本原則,改由公允價值、現金經營、筋骨強健等原則,庫存計息、加速折舊、庫存清零、應收折價、人均效率等層出不窮,這些構成了新財務核算的前提,更是財務管理其他領域對應調整的首站,例如預算在整體控制的基礎上,下放經營權利對應的預算編制權力的下沉。預算科目的經營化調整,資金風險集中管控下的單元虛擬賬戶管理,多單元下財務的共享服務等。
總之,今天業務的“多”是必然,已不僅是法人意義上的多,甚至非法人意義已經不存在“單體”,各個經營主體是獨立的經營單元,彼此高效協作,敏捷響應,而財務核算也需要順應,財務的瓶頸再次出現,如何基于業務,在法人核算之余,滿足“多”的需求,需要多核算體系,更需要多賬簿的需要,前者革新核算范圍,后者革新核算假設;同時預算資金等同步改變,一句話,一切為了經營。
2 轉型,效率是財務隱藏的邏輯
任何時候,價值并不會憑空產生,經營責任主體如何高效的運作,這些運作是否可以量化為數字,并切合著管理的優化邏輯也尤為重要,然而更重要的是,上述的數字邏輯需要及時的提供給相關的主體,即財務是一種服務,這種服務是驅動企業進化的核心。
這種服務貫穿在企業的每一個經營細胞內:銷售端的報價邏輯及報價服務、應收預警、信用預警,能夠有效的提升訂單質量,有力的促進資金的周轉;經銷商基于費用返利促銷的對賬服務,能夠清晰的傳導營銷力,并構建緊密的客商關系,例如,金蝶云·星空的客戶“養元”99.5%的訂單準確率就是在財務的前提下產生;大區的銷售收入、應收賬款、庫存計息、費用指標、人均績效、客均單產,這些財務數據對于銷售組織優化經營極其重要;生產單元間的轉移數量、批量、損耗、工時決定了單元的效率。這類的財務服務還很多,有些是報表,有些只是簡單的財務信息,但財務的上述服務,讓高效運營的體系更趨高效,這類的邏輯還有很多,前提是財務是服務,服務,觸手可及。
3 財務的云環境,財務新生態
今天的財務人,必須有能力使用新的技術,來滿足針對發票開票貨票驗真、多電子通路下的收付款、多環境下的財務核算體系及經營關系界定、各類財務服務的及時出具,預警;但有一點很關鍵,財務人員需要充分的釋放自己,才能深度的融入到業務中去,而財務的云服務讓上述成為可能。
最后,金稅三期、個稅社保調整,企業降稅降負、經濟下行等都是企業未來面臨的外在問題;2019,或許是企業的經營大考。同時,數字經濟,在客觀上也在加劇著競爭,連接更加便捷,淘汰落后的企業,企業的生命周期縮短,我們迫切的需要在云端,基于業務,基于財務的本身脈絡,構建基于云端的財務應用,重新塑造企業的競爭力。